新闻中心News

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开幕三明: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做大做强沙县小吃PG电子下载

2024-12-10 03:17: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沙县小吃从普通小吃成为“国民美食”,书写用小吃致富的传奇。截至目前,沙县小吃已累计在中国大陆发展门店8.8万家,带动就业人口30余万人,年营业额超550亿元,并在海外开设门店229家。

  澎湃新闻()从活动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以“食尚两岸·香聚沙县”为主题,突出海峡两岸美食文化交流主线,共开展文体、美食、政务三大类活动27个项目,包括海峡两岸美食展、两岸小吃技艺千人体验活动、2024年海峡两岸小吃美食路跑活动、2024年沙县小吃产业链专场招商推介会等。

  观众在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开幕现场打出的这块牌子,是沙县小吃成为国民美食的重要原因。   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据三明日报报道,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出席并宣布开幕。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明彪、中国前副主席林丰正、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力平、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陈斌华等领导嘉宾,三明市委书记李春,三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岳峰等出席开幕式。

  沙县小吃历史悠久,始于隋唐,流传至今,共拥有各类风味小吃240余种,扁肉、烧卖、拌面等代表性美食深受大众喜爱。

  沙县小吃既继承了中原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传统,又兼具闽南一带的独特饮食基因和客家的饮食文化风格,口味丰富而多变,清鲜淡甜与咸辣酸爽并存,被誉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2021年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沙县小吃开始“全面出击”,悄无声息地占领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成为中国覆盖率最高的餐饮品牌。

  从最初的提篮小卖,到门店遍布,如今,沙县小吃正朝着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成立了沙县小吃集团,统一了商标、服装、PG电子注册店面装修和产品标准,推广中央厨房生产模式,还从政府层面对沙县小吃的产品定位、食品安全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原材料加工、半成品生产的小作坊也已升级为现在的大工厂。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曾经的街边流动摊位已成为“国民美食”。据沙县区介绍,截至目前,沙县小吃已累计在大陆发展门店8.8万家,带动就业人口30余万人,年营业额超550亿元。同时,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契机,沙县小吃积极走出去,已经辐射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门店229家,成为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明市委书记李春在开幕式上说,三明市始终牢记习殷切嘱托,聚力培育“小吃大产业”、做实“小吃大民生”、打造“小吃大窗口”,推动沙县小吃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她表示,三明市将锚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做大做强沙县小吃富民产业,加快建设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努力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食饭皇帝大”这句流传于闽台地区的谚语,凸显出饮食对于当地人民的重要性。

  闽台小吃之间的渊源和连结是多方面的。例如,闽南地区的饮食强调新鲜、清淡、爽口,偏好海鲜和蔬菜等食材,喜好面食,而这些特点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小吃中也能见到;再如,台湾的小吃与福建沙县小吃,皆源自平民生活,价格平实却美味独特,凸显了当地的地域和人文特色。

  近年来,台湾和福建在美食交流上日益频繁。2006年12月,两岸100多位餐饮、烹饪界精英齐聚沙县,在海峡两岸小吃邀请赛上同台竞技。2010年5月,“沙县小吃台湾地区行”活动在台湾地区举办,广受岛内各界人士好评。2024年11月,“闽台小吃交流嘉年华”在台湾地区举办,现场制作6.5万份经典小吃,吸引4万多名台湾地区民众到场品尝。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明彪在开幕式上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吸引了两岸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绘就了“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生动画面,希望大家用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这一重要平台,拓展延伸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委会主任张鑫说,随着两岸美食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沙县以小吃为媒,架起了两岸交流的桥梁。2024年以来,已有超千名台胞来到沙县参加海峡两岸小吃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在台北、宜兰、台中、新北等地,已开设沙县小吃门店近十家。

  台湾地区中华美食交流协会副会长简伯谚表示,希望台湾美食业者能够珍惜此次与大陆同行互相交流的机会,不断精进小吃制作技艺,带给民众更多美味。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文艺晚会,PG电子注册原创音乐快板《中华美食群英荟》、原创歌曲《花生酱遇上凤梨酥》等精彩节目上演,台湾地区嘉宾飞儿乐团、孟庭苇也来到三明市现场表演。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