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PG电子官网慈禧爱酸梅汤康熙吃哈密瓜帝后们的酷暑全靠这些美食度过
大暑已至,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了。燥热的气候让人只想躲在空调房里吃冷饮。而在没有冷气的古代,避暑也是一大难题,白居易也曾作诗吐槽“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为了缓解炎热,就连皇上也“被迫”想出了不少避暑妙招。除了每年夏季“逃离”故宫前往各地的避暑山庄,在消暑美食上也费尽心思。清代帝后中不乏“美食达人”“资深吃货”,美食不仅反映了帝王们的性情,不少时至今日依旧备受追捧。 在清朝的皇帝中,乾隆帝以擅吃而闻名。乾隆下江南,至曲阜,尝遍各地美食,因而宫中饮食也越发多样奢华。PG电子官网乾隆喜欢江南美食,引江南菜系入宫廷,对鸭子的迷恋,更是到了每餐必备的程度。 乾隆不好豪奢食材,但却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养生达人”。乾隆帝八十岁时,身体健壮,能弯弓射箭,骑马驰骋。英国使者更称赞其“精神亦健壮,八十岁老翁望之犹如六十许人也”。乾隆去世前半年,还能骑马去承德。 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莲子羹备受乾隆喜爱,在《如懿传》也有戏份,有一幕如懿道:“皇上说不拘吃什么都好,有刚凉下来的冰糖百合莲子羹,皇上可要尝尝?”皇帝龙颜大悦:“百合百合,百年合欢,是好意头。”有时如懿想劝皇上息怒,无从开口许久便说:“容佩去炖一碗绿豆莲子汤来。”为了养生,乾隆还发明了滋补功效的八珍糕,八珍糕以人参为主,辅以茯苓、莲子、薏苡仁、山药等八种中药加糖制成。莲子依旧位列八珍其中。 在饮食上,慈禧格外讲究。慈禧的寿膳房,有炉灶五十四座,厨子五十四人,膳房能制作的菜肴颇多,一说在四千种左右,点心四百余种。 每天吃珍珠粉、燕窝以保养的慈禧,夏季酷爱瓜果,吃起西瓜来也很讲究。“西瓜盅”是她夏季最爱吃的一道御膳,又称“西瓜双凤”、“瓤西瓜”。先把西瓜瓤儿挖出,再把切好的火腿、鸡丁、新鲜莲子、龙眼、胡桃、杏仁等装进去,重新盖好,隔水用文火炖一个至一个半时辰。出锅后,西瓜也变得清醇鲜美,轻松化解油腻,确实是夏令御膳佳品。 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书中,宫女何氏回忆了慈禧太后夏日在颐和园消暑最爱食用“甜碗子”。甜碗子因为味道香甜,又放在小碗中食用,故而得名。常见用新采的果藕芽切成薄片,搭配去籽甜瓜瓤冰镇食用。或是把青胡桃砸开,去掉带涩的嫩皮,浇上葡萄汁冰镇吃。 慈禧贪食冰饮,酸梅汤最为钟爱。侄孙曾在《庚子辛丑随銮纪实》中回忆:“辛丑在陕度夏,慈禧要吃冰镇酸梅汤,关中天气温热,向无存冰,御膳房计无所出。有当地人建议,谓距长安城西南百余里之太白山,山中有一岩洞,深邃阴凉,内有千年不化之冰。因命地方官每日派人赴太白山运冰,供御膳房用。”冰镇酸梅汤在清代非常盛行,晚清时更有商贩用碳酸气、酒石酸或枸橼酸与糖混合其他果汁做出汽水,花样繁多。 道光皇帝上任处于清朝萧条的时期,因而自身也以节俭出名。宫中日常膳食也没了乾隆时期的铺张。道光对宫中奢华的饮食器皿和铺张菜肴极为不满。道光帝曾回忆说:“朕当年住在阿哥所时,生活极为节俭,每晚只买五个烧饼,朕与孝穆皇后各吃两个,剩下一个给大阿哥吃,安用此盛设为耶?” 到了夏天,宫中备了大量西瓜,以消暑解热。比起慈禧太后的精致烹调,道光帝吃得接地气多了,冰镇西瓜最为常见。有趣的是,节俭的道光帝连西瓜都不舍得吃很多,在最热的三伏天下令,“明日取消西瓜,只饮水。” 此外还有规定“宫中岁耗不得超过二十万”“宫中用膳不得超过四碗。”到了皇后生辰,因为已有禁令停止在宫里举办大规模筵席,道光帝犹豫再三才特批御膳房杀了两头猪,做了猪肉打卤面招待群臣,庆贺皇后生辰。如此对比,PG电子官网我们现在的日子,可比道光帝舒服多了。 皇上的饮食想来总是奢华繁杂,但康熙帝的饮食崇尚简约,甚至对吃不是很讲究。他曾说:“朕每食仅一味,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味,余以赏人。”平时三餐,康熙最喜欢搭配些酱菜,出征时,他还曾给宫中写信:“前者进来的王瓜(黄瓜)甚好,以后每报必须带来,萝卜、茄子也带来。” 康熙曾巡游江南,东巡盛京,三征噶尔丹,一路爱上了不少民间小吃。玉米粥、臭豆腐、窝窝头、盐豆子......康熙再回宫时,这些小吃一跃成了贡品。行至哈密时,康熙更爱上此地的甜瓜,“哈密瓜”也因此得名。即使路途遥远,为了让宫中妃嫔也一尝美味,康熙则下令晒干甜瓜,还亲自交代吃法:“先用凉水洗净,后用热水泡片,其味像鲜瓜,水似桃干蜜水。PG电子官网” 除了各式小点,康熙对西方的美食也很乐于尝试。有一回夏天康熙去热河避暑,临走前特意令人去意大利来的多罗主教那要了“绰科拉”,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巧克力。不过当时的巧克力得用白糖水泡着喝。 《传膳啦!》依据翔实的史料,用古雅幽默的笔触介绍了清朝的饮食文化,皇帝、皇太后日常的饮食搭配,以及美食背后的趣闻逸事,更收录了很多隐藏在故纸堆里的宫廷美食和养生药食的秘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