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超赞听听他们和博鳌的故事PG电子入口

2025-03-28 06:49: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近日,在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在村子里穿梭,时而说中文,时而说英文,练习介绍村里的风景和文化。

  “同学们,当我们向外宾介绍‘下南洋’时,可以提到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移民潮之一。”人群中,一位戴眼镜的女士边走边说。她的名字叫蒋秀娟,是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师,也是博鳌亚洲论坛和美乡村中英文志愿讲解团队的培训导师。

  从讲解员干起,今年是蒋秀娟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第十年。“博鳌亚洲论坛和美乡村中英文志愿讲解员,不仅要充当导游的角色,还要对乡村振兴的基本政策和成效有所了解。”蒋秀娟介绍,一方面,讲解员要用外宾能够接受的角度和方式讲述中国的文化和故事;另一方面,讲解不宜“单向灌输”,而是要与外宾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进而调整讲解内容。

  担任讲解员期间,蒋秀娟经常更新讲解内容、优化讲解语调,并在每次为外宾讲解后进行复盘,查缺补漏。“近两年,留客村一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讲解词中加入了‘四治’‘合作社’等新内容。”她说。

  为了能与外宾顺畅交流,蒋秀娟尝试与他们建立情感共鸣。有一次,她为一位80多岁的外宾讲解,因为行程安排,外宾停留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在游览过程中,外宾被一只停在朱槿上的蜂鸟吸引,停下了脚步。蒋秀娟笑着说:“你很幸运,能看到这样的奇观,我在这里讲解多年都未曾见过。”听了这番话,外宾非常高兴。当她注意到蔡家宅门口民居斑驳的外墙时,忍不住询问这是否是因为房子曾遭受过火灾,蒋秀娟巧妙地应和道:“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尽管这次参观的时间很短,但外宾非常满意,临别时看了看蒋秀娟的工作证询问她的姓名,表达谢意并与她握手告别。

  因工作能力突出,几年前,蒋秀娟从志愿讲解员升任志愿者培训导师。对她来说,这是新的挑战。“不少志愿者是第一次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我不光要对他们进行翻译培训,还要在基础技能、礼貌礼仪、临场应变等方面进行辅导。”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蒋秀娟鼓励学生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服务,许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迅速成长,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余怡敏便是一个例子。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余怡敏第一次担任和美乡村英文志愿讲解员,得到了锻炼。回校后,她斩获省级英语口语比赛金奖,获得了代表海南征战国赛的资格。今年年会,她将是留客村英文志愿讲解的主力。

  做好和美乡村志愿讲解工作并不容易,以留客村的中英文讲解词为例,内容多达30页,光是熟悉这些内容就要花不少时间。这也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徐美曦就面临这个问题,在志愿者考核的前一天,面对难“啃”的讲解词,她一时手足无措。了解到徐美曦的情况后,蒋秀娟与她单独见面,逐页分解讲解词,帮她调整心态。第二天,徐美曦顺利通过了考核。

  在培训过程中,看到徐美曦的点滴进步,蒋秀娟感到十分欣慰。“今年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有6名教师、11名学生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和美乡村中英文志愿讲解服务,我们对本届年会充满期待!”她说。

  “90后”周嘉是海口一家会展会务公司的工作人员,熟悉她的人知道周嘉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交通志愿者。从校园时光到进入社会,PG电子注册今年是周嘉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服务工作的第七年。

  “能为年会服务,是我的荣幸;年会教会了我许多,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3月21日,周嘉在接受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周嘉与博鳌亚洲论坛的缘分始于2018年,彼时的她是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学生。“我是广东潮汕人。来海南之前,已经听说过博鳌亚洲论坛;到海南读书后,更在距离上对论坛有了一份‘亲近感’。”周嘉回忆,当时学校青协组织招募志愿者,为她提供了走近博鳌亚洲论坛的渠道。

  2018年,她首次报名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者面试,面了两次,终于如愿入选,成为一名志愿者。年会志愿者分工明确,她加入的是年会交通服务保障组(以下简称交通组)。

  “交通组的工作,说难不难,但需要万分的耐心和细心。”周嘉介绍,交通组的志愿者主要负责驾驶员证件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审核车辆相关材料,如汽车年审材料、驾驶证有效期等。

  “别看我现在比较熟练,7年前刚上手时,真有点紧张。”周嘉回忆,当时,十几个组别上报的材料,需要逐一核对确保无误,她一时找不到头绪。交通组的“老志愿者”带着她收集信息、审核材料、,让她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

  除了年会前夕的准备工作,年会期间的交通服务保障也很重要。“比如,车辆突发故障需要换证、换车,嘉宾需紧急用车但证件不匹配等情况偶有发生。”周嘉说,面对各类突发状况,她和交通组的其他志愿者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妥善解决,确保与会嘉宾出行通畅。

  随着经验的积累,如今周嘉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志愿者,负责统筹管理交通组部分工作人员。每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筹备阶段,她从年会开幕前一个月就开始忙碌。年会期间,她和交通组同事24小时待命,随时为嘉宾出行提供服务保障。

  “志愿者做的事虽然琐碎,但马虎不得。”周嘉说,每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之际,当他们把制作好的车辆证件发给各单位时,看到自己一个月的工作成果得以应用,心里很有成就感。

  这些年,她还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志愿者的成长。从整理表格、收集信息,PG电子注册到审核制证,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新人,并在这一过程中结交了不少朋友。

  从事志愿服务不仅让周嘉得到了锻炼,还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她大学读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为在博鳌当志愿者的经历,毕业后进入酒店服务行业;2024年辞职后,进入会展会务公司上班。“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经历,让我对会务工作产生了兴趣,也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周嘉感慨地说。

  周嘉表示,虽然已入职多年,她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丝毫未减。今年,因为公司事务繁忙,她差点无法安排时间参与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志愿服务,但最终克服困难,又一次去了博鳌。“每年到了3月份,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又要去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当志愿者了,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她说,希望未来继续在志愿服务领域发光发热,也期待能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一起传递温暖与善意。

  “太漂亮了,都舍不得吃!”近日,在琼海市嘉积镇津可佳和树银海杂粮店,高粱椰丝粑、脆皮高粱卷、南瓜饼、玉米烙……各式各样的粗粮甜点、特色小吃令人垂涎欲滴,杂粮店内宾客满座,生意红火。这些种类丰富的杂粮美食,曾多次出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餐桌上。而它们,都出自一人之手——李克。

  作为津可佳和树银海杂粮店的一位杂粮厨师,李克是土生土长的琼海人。1992年步入社会后,他曾长期从事中式点心制作工作。2008年,PG电子注册为了照顾家人,在海口工作多年的他返回琼海,开始在杂粮店上班。

  “杂粮,对每个琼海人来说都不陌生。”在李克看来,杂粮是热爱生活的琼海人钻研美食的结晶,当地人就地取材,在传统粗粮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带有琼海印记的特色美食。

  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杂粮糕点师傅,李克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已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十余年。每年年会期间,他都会为与会的中外嘉宾精心准备具有琼海特色的杂粮糕点。

  在琳琅满目的杂粮糕点中,杂粮粑无疑是其中的“人气王”。这种用糯米粉裹馅制成的小吃,一般包裹着椰丝等馅料。每天早上,在和树银海杂粮店的后厨里,李克都会制作杂粮粑,他熟练地将色彩艳丽的果蔬汁加入糯米团中,揉匀后裹入馅料,一个个形状饱满、香气四溢的琼海杂粮粑就初具雏形了。

  “虽然我们从事餐饮服务保障工作的人员,很少和年会嘉宾直接接触,但我们做的每一份餐食,都十分用心。”李克介绍,传统的琼海杂粮粑色泽单一,他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尝试加入火龙果汁、斑斓汁等天然果蔬汁,赋予杂粮粑更多彩的外观,使其“好吃又好看”。

  如今,杂粮粑已是多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老面孔”,每年都获得不少中外嘉宾的青睐。它的主要特点是软糯香甜,食用后口齿留香。

  除了杂粮粑,李克和同事制作的姜丝鸡屎藤粑仔也曾登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餐桌。鸡屎藤粑仔,也是琼海的人气美食。李克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琼海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鸡屎藤粑仔,每年农历六月底至七月初,当地人要吃鸡屎藤粑仔汤。“夏天,一碗冰镇椰奶鸡屎藤粑仔,凉爽可口,到了冬天,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姜丝鸡屎藤粑仔,暖胃暖心。”

  李克传承传统鸡屎藤粑仔制作工艺,去年在琼海有关部门举办的寻找守艺人活动中获得了“鸡屎藤粿仔最美守艺人”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琼海有超过200种杂粮小吃。今年,津可佳将按照既定安排,把杂粮糕、清补凉、芒果肠粉、酥饼、老盐饮品等端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餐桌。其中,酥饼是李克去年研发的杂粮新品种,将首次在年会餐桌上亮相。

  李克介绍,制作杂粮酥饼,是对传统中式酥饼进行的一次本土化创新尝试,具体做法是:在馅中融入具有海南特色的椰丝和莲蓉,既保留传统酥饼的酥脆口感,又增添了海南风味。“相信会给与会嘉宾带来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美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做好每一份杂粮美食,就是我对年会的支持。”李克说,希望琼海的杂粮美食能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国际性平台逐步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品尝到它。

  “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留在了博鳌。”3月21日,谈起来琼海市博鳌镇创业的经历,医疗旅游会展方向的创业者、海南睿柏恩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岗感慨万千。

  黄岗祖籍安徽,今年40岁,大学时就读于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5年,还是大二学生的黄岗,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者的身份,第一次来到博鳌。这座小镇淳朴的民风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年仅20岁的黄岗没有想到,十余年后他会回到这里,开启一段创业旅程。

  大学毕业后,黄岗按部就班就业,曾参与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筹建。2009年底,他离开海南去了浙江义乌,从事小商品贸易和电商业务,一干就是11年。直到2021年,受疫情影响,电商难以发货。

  “当时正好听到校友和老师提到海南自贸港政策,我就抽时间回了趟海南,专门和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黄岗说,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去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下简称乐城)看看,那里有先行先试的政策,做大健康产业和高端医疗旅游很有潜力,也和他的专业匹配。

  “实际上也和我之前积累下的一批高净值客户资源相匹配,他们对身体养护和抗衰等医疗康养服务很关注,以前经常出国医疗旅游。现在这些服务乐城都能提供,语言还方便。”黄岗说,考察结束后,他便收缩了在浙江的业务规模,在博鳌租了一栋别墅用于办公,从私域流量做起,慢慢把浙江的员工转移到了博鳌。

搜索